多糖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因其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备受关注。其中,多糖的还原能力是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测定其还原力可间接反映其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反应的能力。本文从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仪器等方面,系统介绍多糖还原能力的测定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多糖还原能力的测定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检测项目需全面覆盖多糖的抗氧化特性,主要包含:
目前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体系:
基于Fe³⁺-TPTZ复合物被还原为Fe²⁺-TPTZ的原理,在593 nm处测定吸光度变化。操作步骤包括:配制FRAP工作液→加入多糖样品→37℃避光反应→读取吸光度值→以硫酸亚铁标准曲线计算还原力。
利用DPPH自由基在517 nm处的特征吸收峰衰减程度评估样品活性。关键技术参数包括:反应时间(30 min)、DPPH终浓度(0.2 mM)、溶剂极性控制(乙醇-水体系)。清除率计算公式为:[(A_空白 - A_样品)/A_空白] × 100%。
通过K₃Fe(CN)₆-FeCl₃显色体系测定Fe²⁺生成量。该方法需严格控制pH值(6.6±0.2)、反应温度(50℃)及终止时间(20 min),适用于高浓度多糖溶液的测定。
多糖还原能力测定需配置以下仪器设备:
多糖还原能力测定体系的建立为功能性多糖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现有方法中,FRAP法适用于高通量筛查,而DPPH法则在机理研究中更具优势。未来发展趋势将集中于:①微型化检测技术(如微流控芯片)的开发;②多指标联用分析平台的建设;③基于AI的抗氧化活性预测模型的构建。通过技术创新与方法优化,可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可靠性,推动多糖资源的高值化利用。